University of Minnesota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及人民政協

 

  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不同于一些國家的議會制和多黨制,也有別于一些國家的一黨制。它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産黨之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它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長期革命與建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産黨長期合作,共同奮鬥,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各民主黨派參加了人民政權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推進改革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産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

 

  中國共産黨對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中國共産黨處于執政黨的地位,領導著擁有12億人口的國家政權,非常需要聽到各種建議和批評,接受廣大人民群衆的監督。各民主黨派是反映人民群衆意見、發揮監督作用的一條重要渠道。充分發揮和加強民主黨派參政和監督的作用,對于加強和改善共産黨的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保持國家長治久安,促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中國共産黨尊重各民主黨派的民主權利,重視它們參政議政的作用,在中共中央和國家作出重大決策時,一般都要同各民主黨派進行協商。據統計,自1990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的協商會、座談會已召開100多次。中共中央的有關決定、憲法修改草案的建議、政府工作報告、國家領導人選、國務院組成人員名單、開展反腐敗鬥爭、堅持和完善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等,都與民主黨派進行過協商座談、向民主黨派通報情況,認真聽取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從1992年到1998年,八個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就經濟建設、改革開放、民主法制建設、反腐倡廉等重大課題,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各有關部門提出的重要建議就有100多項,不少已被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采納。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中國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都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准則,負有維護憲法、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範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共支持民主黨派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內部事務,幫助它們改善工作條件,支持它們開展各項活動,維護本組織成員及其所聯系群衆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

 

  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也是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和發揮監督作用的重要機構。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中的人大代表在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進行活動。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在中國各級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常設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占有適當比例。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全國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常設專門委員會委員中所占有的比例,就分別為18.2%、30%、21.9%。

 

  中國共産黨重視推舉符合條件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政府和司法機關的領導職務。這是實現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在國務院有關部委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都有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市,也都有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副省()長或省()長助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各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族各界代表人物團結合作、參政議政的重要場所。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革命鬥爭的勝利成果,是中國共産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開創的事業。19499月,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進步事業在世界東方所取得的偉大勝利。中國革命勝利後建立什麽形式的國家政權,這個曆史任務擺在了中國人民的面前。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既沒有照搬西方“多黨制”、“兩黨制”的模式,也沒有照搬當時蘇聯實行“一黨制”的做法,而是提出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産階級、民族資産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並倡議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建國大計,得到各方面的熱烈擁護。同年921日,中國共産黨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各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代表歡聚北平,隆重舉行了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這次會議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産生了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國旗、國歌和紀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此,人民政協與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一起登上了曆史舞台。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繼續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人民政協在前進的過程中也經曆過曲折和坎坷,特別是10年動亂期間,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嚴重破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人民政協為撥亂反正,實現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發展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民政協誕生以來,全國政協主席和名譽主席一直由中國共産黨和國家在各個時期的領導人擔任。一屆政協主席是毛澤東;二、三、四屆政協名譽主席是毛澤東,主席是周恩來;五屆政協主席是鄧小平;六屆政協主席是鄧穎超;七屆政協主席是李先念;八、九屆政協主席是李瑞環。

 

  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的規定,人民政協設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共有34個組成單位,委員2209人。在九屆全國政協中,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9.5%、63.4%。截至1998年底,中國各省、市、縣三級政協地方委員會已發展到3000多個,政協委員總數為50多萬人。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參政議政是廣泛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國際交流活動,對具有突出影響的重要事項和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評議,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

 

  政協委員行使民主權利的主要方式有:1、參加政協全體委員會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常委專題座談會、各專門委員會會議以及其他形式的協商座談會議,通過小組討論、大會發言等對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務進行協商,對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2、參加政協組織的視察和調查,了解情況,就各項事業和群衆生活的重要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建議案、視察報告、調查報告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和其他有關組織提出建議和批評。3、對違紀違法行為檢舉揭發,參與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4、運用政協提案、政協信息等,向有關方面反映委員及其所聯系的各界群衆的意見和要求,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5、通過《人民政協報》等新聞媒體表達參政議政的意見等。

 

  政協章程、中共中央有關文件、全國政協的有關規定,對切實保障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利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主要內容有:1、政協章程總綱中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依法維護其參加單位和個人按照本章程履行職責的權利”。2、《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中指出:“在政協的各種會議上,要切實保障政協委員提出批評的自由和發表不同意見的自由”;“在政協會議上,民主黨派可以本黨派名義發言、提出提案”;“尊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政協委員的視察、舉報及參與調查和檢查的權利。對他們的提案和舉報,有關部門應認真研究處理,及時答複”。3、《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指出:“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利,應受到保護。在政協的各種會議上,各種意見都可以發表”。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中國講人權,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存權。而要解決生存問題,最根本的出路就在于發展經濟。新中國建立初期,人民政協積極協助黨和政府,為醫治戰爭創傷和恢複國民經濟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在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至第九個“五年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人民政協通過政協大會、常委會和委員提案、委員視察、專題調研、專題座談等,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一大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對策和建議。據不完全統計,從一屆政協到九屆政協二次會議,參加全國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委員提案達到39819件,其中一半是關于經濟建設的。改革開放20年來,長江三峽工程的論證,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1993年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抑制通貨膨脹政策的出台,甯夏揚黃扶貧灌區工程的立項,國家“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制訂,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森林和草場資源的保護、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國企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城市環境汙染的防治等,都飽含著全國政協委員們的心血和汗水。特別是在水的問題上,包括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水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以及作為中華民族心腹大患的洪澇幹旱兩大災害的防治等,全國政協及其專門委員會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表了不少重要的言論。近幾年來,全國政協及其參加單位,還在關心沿海地區發展的同時,關注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和開放,熱情參與“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的戰略研討、招商引資、扶貧救災等活動,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人民政協在對外交往中除了大力宣傳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外,還積極闡述中國對人權問題的基本態度。1997610日,李瑞環主席在接受德國《世界報》記者采訪時,就人權問題提出了三個觀點:一是人權普遍性原則應當得到尊重;二是人權普遍性原則必須與各國具體情況相結合;三是人權普遍性原則的實現是一個過程。19969月,全國政協舉辦了“展望二十一世紀論壇”首次會議,與會人士就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特別是21世紀亞洲與中國的發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討論,普遍認為中國政治穩定,經濟前景看好,客觀上駁斥了“中國糧食危機論”和“中國威脅論”。與會者認為“論壇”架起了相互溝通和理解的橋梁,希望今後越辦越好。

 

 

 


主页 || 条约 || 搜索 || 链接